关于发布《2011年山西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通知

晋残联[2012]45号

关于发布《2011年山西省残疾人
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通知

各市残联:
    2011年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数据已经中国残联各业务部门和会领导最终审定,根据中国残联《关于2011年度统计数据定稿和发布的通知》要求,现将我省《2011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予以发布。
    
    附件:2011年山西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附件:

2011年山西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省残联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中国残联的悉心指导下,以跨越发展为主题,以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认真制定我省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着力改善残疾人民生,维护残疾人权益,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局和残疾人事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残疾人康复工作
    2011年,各级残联不断加大对残疾人的康复救助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使各类别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全年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1万例;为6596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施行复明手术;全年为324名低视力患者配用助视器;培训低视力儿童家长79名,有效地开展了家庭康复训练;对95名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
    加强聋儿康复机构建设,完善聋儿康复网络,全省51个聋儿康复机构,对813名聋儿进行了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积极开展家庭训练,共培训聋儿家长942名;积极组织专业人员的培训,培养各类专业人员226人。
    大力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2011年,在62个市县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对10万名精神病患者进行综合防治康复,监护率达到80.71%,显好率达到56.28%,社会参与率达到43.19%,肇事率0.07%;解除关锁病人293人;对1586名贫困精神病患者进行医疗救助。
    注重对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省、地市级及以下其他机构,共对137名孤独症儿童进行了康复训练。
    积极开展宣传普及教育,为麻风患者回归社会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深入开展辅助器具供应服务,全面推进普及型假肢装配,截止到2011年底,累计建立辅助器具供应服务机构42个,为残疾人减免费用装配普及型假肢854例,供应辅助器具3.4万件。
    全年开展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服务的机构达到23个,对140名贫困肢体残疾儿童实施矫治手术、装配了矫形器等辅助器具,进行了术后康复训练;对743名肢体残疾人进行了康复训练,其中:脑瘫儿童系统康复训练535人,肢体残疾儿童社区、家庭康复83人,成年肢体残疾人社区、家庭康复125人。
    全年开展智力残疾康复训练服务的机构达到24个,对517名0—14岁的智力残疾儿童进行了康复训练,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智力残疾儿童早期康复训练与服务。
    在23个市辖区和83个县(市)开展了社区康复工作,累计建立社区康复站4774个,配备1.6万名社区康复协调员。
    二、残疾人教育工作
    残疾人的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助学活动蔚然成风,残疾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保障。全省开办特殊教育普通高中5所,其中:盲普通高中1所,聋普通高中4所,在校生303人。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机构1个,在校生110人,毕业生35人。全省有161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有40名残疾人进入特殊教育学院学习。
    全省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总数2519人,其中视力残疾133人,听力残疾173人,言语残疾148人,智力残疾783人,肢体残疾943人,精神残疾49人,多重残疾290人。
    全年资助1240名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300名残疾人家庭子女大学生和残疾大学生、180名特教学校残疾高中生。4名特教教师荣获“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称号。
    三、残疾人就业工作
    进一步加大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力度,2011年,城镇新安排5653名残疾人就业。其中,集中就业残疾人1544人,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1046人,公益性岗位就业102人,个体及其它形式就业2961人,全省城镇实际在业人数12.4万人;41.2万农村残疾人稳定实现就业,其中从事农业生产劳动29.3万人。
    大力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的建设,全省职业培训基地190个,其中残联兴办20个,2011年城镇职业培训人数6837人。
    积极推进盲人就业工作。全省保健按摩机构达到265个,医疗按摩机构达到52个;培训盲人保健按摩520人,医疗按摩人员198人。有53人通过医疗按摩人员中级职称评审,136人通过医疗按摩人员初级职称评审。
    四、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
    2011年,全省各级残联采取积极的措施,不断加大对残疾人的保障力度。97个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的残疾人工作扎实推进,试点县残联积极加入同级领导组,制定并落实了对重度残疾人和其他贫困残疾人的优惠措施。继续推进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农合。
    积极推进残疾人的危房改造工作。2011年全省残疾人危房改造共5916户。其中:残联组织实施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1695户;省政府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项目改造了2775户农村贫困残疾人的住房;城市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和其它保障性住房建设改善了1446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的住房。
    城镇残疾职工参加社会保险人数达到7.4万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人数3.1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3.5万人;城镇残疾居民参加医疗保险达到9.4万人;城乡25万名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城镇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6.3万人,农村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18.7万人;城镇集中供养和其他救助救济1.6万人,农村五保供养和其他救助救济7.4万人。
    全省寄宿制托养机构31个,托养残疾人1117人;日间照料托养机构3个,托养残疾人54人;本年度享受居家托养服务残疾人5034人。
    五、残疾人扶贫工作
    全省普遍开展党员干部联户帮扶贫困残疾人活动。安排2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对40个贫困县的44个残疾人种植、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项目进行了扶持,本年度扶持贫困残疾人户4.6万户,扶持9万人,脱贫5.2万人,接受实用技术培训的残疾人2.1万人次,投入培训经费777.2万元。
    结对帮扶单位937个,结对帮扶个人2457人;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189个,安置残疾人就业4756人,扶持带动残疾人5465人。
    全省建立县级残疾人服务社15个、乡镇服务分社347个,大大方便了残疾人的生活。
    六、残疾人维权工作
    大力推进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积极推进我省实施《残疾人就业条例》办法立法工作,积极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我省实施办法的立法准备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山西省残疾人保障条例》。
    积极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作用。认真做好优秀残疾人、残疾人亲友和残疾人工作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推荐工作。换届后,我省共有县级以上残疾人、残疾人亲友和残疾人工作者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231名。
    开展执法检查。县级以上人大执法检查或专题调研46次,政协视察和专题调研38次。
    全省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协调机构20个;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19个,办理案件161件;建立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站)120个,办理案件535件; 协助残联系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议案、建议、提案107件,办理议案、建议、提案55件。
    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179次,参加人数3.2万人;开展法律培训班57次,参加人数2869人。
    开展无障碍建设工作。系统开展无障碍建设市、县60个;长治、太原、晋城三市被评选推荐为全国无障碍建设先进城市。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924户,无障碍检查58次,无障碍培训491人次。
    积极推进残疾人驾驶汽车工作。152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领取了驾驶证。为1.4万名残疾人发放了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
    认真做好残疾人来信来访工作。各级残联共处理残疾人群众来信1832件,接待残疾人群众来访1.4万人次。
    七、残疾人宣传文化工作
    组织开展了“生命中的太阳——残疾人喜迎建党90周年征文活动”、“残疾人工艺美术作品征集”、“山西省第二届残疾人文化周”等文化活动。实施中国残联“百家出版社文化助残公益行动”项目。太原市聋人学校舞蹈队表演的节目《亲圪蛋下河洗衣裳》,在“交通银行杯”第六届中央电视台电视舞蹈大赛群文·群舞组决赛中,作为从上千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的唯一一支聋人参赛队伍,获得最佳编舞奖、比赛作品奖银奖和演员奖金奖三项大奖。
    省级主要新闻媒体刊播稿件数156件,报刊专版3个,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1个。地市级主要新闻媒体刊播稿件数940件,报刊专版12个,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11个,电视手语新闻栏目1个,建立地市级新促会2个。
    省级公共图书馆设立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已达到2个,地市级公共图书馆设立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已达到9个。省、地市残联积极开展了残疾人文化周和残疾人文化艺术类比赛及展览活动。地市级残联成立残疾人艺术团4个。
    八、残疾人体育工作
    组队参加2011年全国特奥田径锦标赛,16名运动员参赛,获得20金18银10铜。我省4名特奥运动员、1名教练员赴雅典参加第十三届世界夏季特奥运动会地滚球项目比赛,获得2金2银3铜。在浙江杭州举行的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中,58名运动员参加田径、游泳、盲人柔道、象棋等8个大项的比赛,获得7金9银14铜。
    积极组织残疾人参加健身活动。省级组织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2次,参加人数300人;地市级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12次,参加人数650人。
    九、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
    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得到加强。90%以上的街道、社区残疾人组织,85%以上的乡(镇)、村残疾人组织选聘了专职委员,今年新上岗的专职委员100%经过了培训。全省85%的乡级残联专职委员采取政府购买公益岗位(50%)、财政专项列支(25%)、公用经费或残保金(10%)支出的方式解决待遇。75%的村级残协专职委员落实了误工补贴。
    各级残联领导班子基本上都配备了残疾人理事长或副理事长,省残联配备了驻会盲人理事,11个地市级残联中,有9个领导班子配备了残疾人理事长或副理事长。118个县级残联中,100个县级残联机关配备了残疾人干部。
    1455个乡镇(街道),选聘残疾人专职委员1218名;2.6万个社区(村)中,选聘残疾人专职委员2.28万名。
    省、市、县、乡残联实有人员已达5208人。
    省级各专门协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围绕残联中心任务开展了适合本类别残疾人特点的活动,带动了各市专门协会工作的开展。各专门协会建设进一步加强,协会工作更加深入、规范、活跃。全省共建立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503个,其中盲人协会102个、聋人协会101个、肢残人协会103个、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97个、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96个、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和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二者合一的4个。各个协会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维权”职能,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了“三个活跃”的实现。
    十、信息化建设工作
    信息化专业人才和统计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级残联共有135名专、兼职统计人员从事残疾人事业统计工作。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培养普遍得到重视,省级残联举办培训班1期,参加培训的人员达到76人次;地市级举办培训班8期,参加培训的人员达到94人次。各级残联共有185名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信息化工作。
    网站建设全面推进,目前省残联已开通了公众服务网站,9个地市级残联网站和44个县级残联网站也已开通,网站总数比去年增加12个。地方残联也积极举办各类信息工作培训班,2011年省级及地市级残联开设网站技术培训班7期,培训各级残联信息员达117人次。省级残联共建立局域网1个,信息交流更加便捷、高效,管理日趋规范。
    十一、残疾人状况调查与监测工作
    2011年新一轮残疾人状况调查与监测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是监测样本的调整补充。设计样本规模为22个样本县44个调查小区5750户家庭,18744人。经过摸底筛查、医学鉴定,新补充残疾人样本384人。二是入户监测。统计时点由往年的4月1日调整为11月1日,22个样本县监测工作人员在规定的统计时点内对44个样本小区1208名残疾人入户监测。监测数据经计算机录入处理后,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形成2011年山西省残疾人状况分析报告,全面反映残疾人生活生存发展状况,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十二、各市结合实际开拓进取,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太原市积极开展“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年”活动,太原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部提前四年达到中国残联“十二五”期末劳服机构规范化建设要求;大同市认真落实《信访条例》和《残联系统信访工作规定》,实行“首问责任制”和一把手负责制;朔州市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全市性的残疾人体育活动,市残联、体育局制定下发《朔州市关于促进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忻州市积极推进所辖各县(市)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通过广泛宣传、上门动员、简化手续、给予缴费补贴等办法,残疾人参保率大幅攀升;阳泉市将对二级以上残疾人进行特殊救助列为2011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内容;晋中市制定了《晋中市残联系统信息工作考评办法》,将信息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内容;吕梁市以现代服务行业为重点,积极开展城镇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长治市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工作成绩突出,制定了《县级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运作规程》,明确了各项康复服务的量化指标;晋城市以扶贫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扶植残疾人发展种植、养殖业;临汾市残联文化建设独具特色,将读书活动和“创先争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活动相结合,坚持开展合唱、摄影等活动,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内在动力;运城市认真制定“阳光家园计划”实施方案,整体部署托养服务工作,建成运城市托养中心和闻喜县托养中心两个公办托养中心。

来源:省残联计财部